|
|
|
市场价:230元
|
会员价:230元
|
VIP 价:230元
|
|
|
锻造加工技术 |
【评分星级】
共有0位网友参与打分 |
【作 者】中国锻压协会编译 |
【出 版 社】中国锻压协会 |
【出版日期】2009年2月 |
【I S B N】 |
|
【装 帧】平装 |
【图书状态】
下架
|
【所属类别】
工艺类 >> 锻造工艺
|
|
|
|
内容简介
纵观世界各国锻造业的发展,无不是在彼此学习、交流、创新的历程中提升本国的锻造水平。中国锻压协会作为锻造行业企业间交流的枢纽,促进行业企业持续发展,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是协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此,本协会研究搜集了日本近二十年间的锻造相关技术资料,翻译后汇编成十个分册。内容涉及:自由锻及模锻工艺、锻造设备、模具、热处理、节能环保、安全卫生、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计算机应用等等。书中不乏基础理论,但更多的是贴近企业生产的实例和调研报告,阐述具体详实,可操作性很强。本套丛书部分内容是在行业内首次公开,对企业的生产、管理、内部培训、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丛书为大16开版本,定稿后总篇幅在240万字左右。如此大规模的翻译国外锻造技术资料,在协会历史上尚属首次,工程之浩大、组织之精心,足见协会的决心及丛书的价值。
|
图书目录
第 1 章 下料 1 1.1 概要 3 1.1.1 下料质量对锻造的影响 3 1.1.2 下料方法 4 1.2 锯床下料 5 1.2.1 锯床种类与特点 5 1.2.1.1 弓锯 5 1.2.1.2 圆盘锯 5 1.2.1.3 带锯 6 1.2.2 锯条 6 1.2.2.1 种类 6 1.2.2.2 锯床下料材料对锯条的影响 7 1.2.2.3 锯切精度与锯条寿命 11 1.3 剪床下料 14 1.3.1 棒料剪断机剪切原理及结构 15 1.3.2 剪切力 16 1.3.3 剪切刀片间隙 17 1.3.4 刀片刃口形状 19 1.3.5 产生异常情况时的调查与处理 21 1.4 铝材下料 22 1.4.1 下料方法 22 1.4.2 剪切能力 25 1.5 剪断机自动化 25 1.5.1 带锯自动化系统 26 1.5.2 棒料剪断机自动化系统 26 第 2 章 加热 29 2.1 概要 31 2.1.1 钢的高温力学性能 31 2.1.2 锻造加热温度 32 2.2 火焰加热 35 2.2.1 燃料 35 2.2.2 重油燃烧 35 2.2.3 燃气燃烧 37 2.2.4 加热炉容量的确定 37 2.3 电加热 38 2.3.1 感应加热 38 2.3.2 电阻加热 40 2.4 提高热效率 41 第 3 章 自由锻造 45 3.1 自由锻造的概念 47 3.2 自由锻造目的 47 3.2.1 锻造效果 47 3.2.2 成形 50 3.3 锻造设备与工具 51 3.3.1 自动化 52 3.3.2 锻造工具 53 3.4 锻造操作 54 3.4.1 加热 54 3.4.2 加热时间 54 3.5 自由锻的基本工序 55 3.6 锻造比 57 3.6.1 拔长 57 3.6.2 镦粗 58 3.6.3 展宽 58 3.6.4 空心锻造 59 3.6.5 扩孔 59 3.7 钢锻件热处理 59 3.7.1 锻后温度控制 60 3.7.2 正火 60 3.7.3 退火 61 3.7.4 淬火 61 3.7.5 回火 61 3.7.6 质量效应 62 3.8 试验与检验 63 3.8.1 锻钢件缺陷 63 3.8.2 试验及检验 65 3.8.3 控制缺陷 66 3.8.4 无损检验 68 3.8.5 附注 72 3.9 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 73 3.9.1 质量管理 73 3.9.2 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 74 3.9.3 质量保证体制 74 3.10 锻造成形实例 75 3.10.1 锻前准备 75 3.10.2 锻造成形实例 77 第 4 章 模锻 81 4.1 概要 83 4.2 模锻基础 84 4.2.1 模锻目的 84 4.2.2 模锻时材料的变形过程 84 4.2.3 模锻变形力、锻造温度与力学性能 85 4.3 锤上模锻 86 4.3.1 锤上模锻概要 86 4.3.2 设备维护保养及锻前准备 86 4.3.3 模锻操作方法 91 4.3.4 锤上模锻实例 94 4.4 锻造压力机模锻 95 4.4.1 锻造压力机模锻概要 95 4.4.2 锻造压力机模锻操作 96 4.5 平锻机模锻 97 4.5.1 平锻机模锻概要 97 4.5.2 平锻机模锻操作 98 4.6 闭塞锻造 100 4.6.1 坯料精度 100 4.6.2 去除氧化皮 101 4.6.3 模具 101 4.7 不锈钢锻造 101 4.7.1 不锈钢锻造的特点 101 4.7.2 不锈钢的锻造温度 102 4.7.3 不锈钢锻造要点 103 4.8 有色金属锻造 103 4.8.1 铝合金模锻 103 4.8.2 钛合金模锻 109 4.9 模具更换 113 4.9.1 更换模具的主要步骤 113 4.9.2 缩短模具更换时间的方法 116 4.10 模具润滑及模具寿命 117 4.10.1 模具润滑及模具寿命概要 117 4.10.2 影响模具寿命的主要因素 117 4.10.3 模具润滑目的和润滑条件 119 4.10.4 润滑剂种类 119 4.11 模锻自动化 120 4.11.1 自动化背景 120 4.11.2 制约锻造设备自动化因素 120 4.11.3 锻造自动化方式 120 4.11.4 传送带方式自动化与模具结构 122 第 5 章 热处理 127 5.1 金属热处理目的 129 5.1.1 改善力学性能 129 5.1.2 软化 129 5.1.3 提高机械加工性 130 5.1.4 尺寸变化与保证尺寸稳定的措施 130 5.1.5 改进钢件化学、物理性能 130 5.2 铁碳状态图及其组织 130 5.2.1 铁-碳状态图 130 5.2.2 钢的主要相变与组织 132 5.2.3 钢的淬透性 135 5.3 钢的热处理 138 5.3.1 加热 138 5.3.2 冷却 140 5.3.3 热处理分类 141 5.3.4 加工热处理 145 5.4 有色金属热处理 149 5.4.1 铝合金热处理 149 5.4.2 钛合金热处理 155 5.5 锻件余热处理 158 5.5.1 前言 158 5.5.2 钢的热处理基础 159 5.5.2.1 钢 159 5.5.2.2 铁-碳合金状态图 160 5.5.2.3 临界冷却速度 163 5.5.2.4 导致零件断裂的外力形态 163 5.5.2.5 易加工性 164 5.5.2.6 强化 164 5.5.2.7 注意事项 168 5.5.3 锻热淬火 168 5.5.3.1 锻热淬火的目的 169 5.5.3.2 碳钢的锻热淬火淬透性 169 5.5.3.3 锻热淬火硬度 170 5.5.3.4 锻热淬火件的回火 171 5.5.3.5 淬火液及锻造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172 5.5.3.6 不同淬火方式的性能曲线 173 5.5.3.7 锻热淬火时的残余奥氏体 173 5.5.3.8 锻热淬火装置 175 5.5.3.9 锻热淬火注意事项 176 5.5.3.10 锻热淬火应用实例 177 5.5.4 锻热调质 180 5.5.4.1 前言 180 5.5.4.2 非调质钢的种类 181 5.5.4.3 强化机理 181 5.5.4.4 非调质钢的各种特性 183 5.5.4.5 锻热调质设备 186 5.5.4.6 应用实例 187 5.5.5 锻热正火 189 5.5.5.1 前言 189 5.5.5.2 正火的必要性 189 5.5.5.3 关于CCT曲线 189 5.5.5.4 冷却速度、硬度和组织 190 5.5.5.5 锻热正火实例 191 5.5.5.6 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195 5.5.6 锻热等温正火 196 5.5.6.1 前言 196 5.5.6.2 等温转变曲线 196 5.5.6.3 锻造比的影响 199 5.5.6.4 正火与等温正火 201 5.5.6.5 锻热等温正火 202 5.5.6.6 锻热等温正火设备 204 5.5.6.7 操作管理上的注意事项 206 5.5.6.8 结束语 207 第 6 章 表面处理 209 6.1 前言 211 6.2 锻件表面处理 211 6.2.1 表面清理 211 6.2.2 酸洗 212 6.2.3 化成膜处理 212 6.2.4 防锈油 213 第 7 章 检验 215 7.1 概述 217 7.2 锻造工序的锻件检验程序 217 7.2.1 坯料检验 217 7.2.2 材质检验 218 7.2.3 火花检验法 218 7.2.4 模具检验 219 7.2.5 试锻检验及划线检验 219 7.2.6 中间检验 220 7.2.7 成品检验(最终检验) 221 7.3 无损检验 221 7.3.1 磁粉探伤 221 7.3.2 渗透探伤 222 7.3.3 超声波探伤 223 7.3.4 放射线透视 223 7.4 锻件缺陷 223 7.5 材料试验 225 7.5.1 硬度试验 225 7.5.2 拉伸试验 227 7.5.3 冲击试验 228 7.5.4 疲劳试验 228 7.5.5 弯曲试验 229 7.5.6 蠕变试验 229 7.5.7 宏观、微观组织观测及锻造流线 230 7.5.8 硫印检验 231 7.6 检验自动化 231 7.6.1 硬度检验自动化 231 7.6.2 形状、尺寸检验自动化 232 7.6.3 重量自动检测 232 7.6.4 厚度、宽度的自动检测 232 7.6.5 表面缺陷的自动检测 232 7.6.6 内部缺陷检验自动化 232 第 8 章 生产管理 233 8.1 概述 235 8.2 生产预测 235 8.3 生产计划概要 236 8.3.1 生产部门需求 236 8.3.2 销售部门需求 237 8.3.3 财务部门需求 237 8.3.4 各种需求的协调 237 8.4 阶段生产计划 237 8.5 月度生产计划 238 8.6 制定工序计划的注意事项 239 8.6.1 标准时间 239 8.6.2 设备运转率 239 8.7 月度生产计划与材料供应 239 8.8 加热能源供应 240 8.9 模具加工计划 240 8.10 库存与在制品 240 8.11 有效利用外包 241 8.11.1 外包的目的 241 8.11.2 外包的范围 241 8.11.3 如何选择外包单位 241 8.11.4 外包合同的条件 242 8.12 “看板”管理方式 242 8.13 计算机管理 243 第 9 章 质量管理 245 9.1 什么是质量 247 9.2 什么是质量管理 247 9.3 几种典型的质量管理概念 247 9.4 质量与质量保证 249 9.5 质量保证与质量保证体系图 249 9.6 管理循环与需求循环 251 9.6.1 管理循环 251 9.6.2 需求循环 251 9.7 质量管理活动 251 9.8 什么是管理 252 9.9 什么是标准化 253 9.10 狭义的日常管理与改进 253 9.10.1 什么是日常管理 254 9.10.2 什么是改进 254 9.11 质量管理的目的及手段、方法 255 9.12 TQC与质量保证 256 9.12.1 可靠性管理与质量保证 256 9.12.2 TQC、可靠性管理与质量保证关系 257 9.13 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保证质量 257 9.13.1 检验、质量管理部门的质量保证——检验不会提高产品质量 257 9.13.2 以工艺过程管理为主的质量保证——把质量渗透到工艺过程中 258 9.13.3 以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为主的质量保证——把质量渗透到设计阶段 258 9.14 事实管理 259 9.14.1 观察事实 259 9.14.2 收集、分析数据 259 9.14.3 数据处理方式——一目了然的数据处理方法 259 9.14.4 采集数据的目的 259 9.14.5 日常管理中使用的数据 260 9.14.6 用于改进的数据 260 9.15 改进的基本步骤 261 9.16 QC的简单手法 261 9.16.1 QC的7大手法 261 9.16.2 图表 261 9.16.3 检验表 261 9.16.4 帕莱托图 262 9.16.5 矩形图 263 9.16.6 原因分析图 264 9.16.7 分布图 265 9.16.8 管理曲线图和管理图 265 9.16.9 QC的改进步骤与7大手法 266 9.17 新QC7大手法 266 9.17.1 什么是新QC7大手法 266 9.17.2 新QC的7大手法的定位 266 9.18 简单的可靠性7大手法 268 9.18.1 什么是简单的可靠性7大手法 268 9.18.2 简单的可靠性7大手法使用方法 269 9.19 质量表 270 9.19.1 什么是质量表 270 9.19.2 质量表的绘制 271 9.20 可靠性框图 272 9.20.1 可靠性框图的绘制 272 9.20.2 可靠性框图绘制过程 272 9.21 加工工艺分析图 275 9.22 设计评估 276 9.22.1 什么是设计评估 276 9.22.2 设计评估方式 277 9.23 故障树分析FTA 278 9.24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 280 9.25 威尔布分布 281 9.25.1 威尔布概率纸的使用方法 283 9.25.2 威尔布概率纸用法举例 284 9.26 锻造工厂质量保证案例 286 9.26.1 模锻件的质量保证规定 286 9.26.2 锻造工厂质量保证要点 288 9.26.3 质量工序表(QC工序表)实例 291 9.27 小集体活动 296 9.27.1 小集体活动的概要 296 9.27.2 什么是小集体活动 296 9.27.3 通过自主活动改进问题 297 9.27.4 QC小组活动定义与基本理念 298 9.28 TQC与TPM的关系 299 9.28.1 TQC的实质 299 9.28.2 TPM的实质 299 9.28.3 TQC、TPM的差异 300 第 10 章 成本管理与降低成本 301 10.1 成本管理 303 10.1.1 什么是成本 303 10.1.2 成本的构成要素 303 10.1.3 成本分类 304 10.1.4 成本计算的种类 304 10.1.5 成本标准与成本管理 305 10.2 降低成本 305 10.2.1 为了获取利润降低成本 305 10.2.2 降低成本活动 306 10.2.3 降低成本的领域 306 10.2.4 改进程序 307 10.2.5 制定改进目标所需的预备调查程序 313 第 11 章 安全卫生 315 11.1 企业与安全 317 11.2 工伤的特点 317 11.2.1 灾害的发生 317 11.2.2 工伤率的表示方法 318 11.3 安全管理体制 318 11.3.1 安全管理组织 318 11.3.2 安全管理方针和计划 320 11.3.3 安全管理规定 321 11.4 工伤调查及原因分析 322 11.4.1 灾害发生的过程 322 11.4.2 灾害原因分析 322 11.4.3 灾害原因分析案例 323 11.5 灾害预防措施 327 11.5.1 选择灾害预防措施的根本 327 11.5.2 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 327 11.5.3 安全诊断、安全检查 327 11.5.4 维护管理 328 11.6 防护用具 338 11.7 开展安全卫生教育 338 第 12 章 公害对策 343 12.1 防噪声公害 345 12.1.1 防噪声公害的思路 345 12.1.2 噪声规定 347 12.1.3 噪声检测 350 12.1.4 噪声源 351 12.1.5 防噪声措施 352 12.2 防振措施 355 12.2.1 振动的影响 355 12.2.2 振动规定 357 12.2.3 防振措施 358 12.3 防水质污染措施 361 12.3.1 锻造厂排水规定 361 12.3.2 规定中指定设施 361 12.3.3 排水处理方法 361 12.4 防大气污染措施 362 12.4.1 大气环境现状 362 12.4.2 锻造厂的大气污染 364 12.4.3 防大气污染措施 364
|
|
|
|
|
网友评论
欢迎您对图书进行评论,表明您对此图书的感觉。 |
|
|
|
|
|